查看原文
其他

从吴军《硅谷之谜》get 到创新的基因:叛逆与宽容

2016-08-02 童继龙 笔记侠


继龙 | 明源云副总裁,混沌研习社学员。


“童继龙谈管理与运营(id:drate-think)”投稿笔记侠发布。  深度好文:4646字 | 6分钟阅读



我的老板--明源云董事长高宇同学,最近去硅谷考察2B领域的创新企业了,每天都给我们发回前方的考察心得,我们也忙着消化来自于全球IT&互联网创新最前沿的各类信息,并在思考:


“大量的信息如何更好地被消化,如何应用到像明源云这样的2B互联网企业中?”

 

在消化与吸引这些前沿信息的时候,我也不禁在想,硅谷是如何成为全球IT&互联网创新之都的?为什么在硅谷的企业从硅谷诞生之日起,能够吸引到全球最顶尖的投资人、最强的工程师、最好的管理团队,并能够将产品快速推向全球用户呢?这中间的基因密码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中国的IT&互联网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正好吴军博士的《硅谷之谜》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吴军,原Google研究院(Google Research)的资深研究员,曾任腾讯副总裁,著名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在Google主要的贡献包括中日韩搜索算法,是Google反作弊(Anti Spam)的创始人和中日韩搜索部门的创始人。 除了在工程和研究上的贡献,他是获奖畅销书《数学之美》\《浪潮之巅》以及《文明之光》的作者。

 

硅谷能够成为IT&互联网创新的“圣地”,靠的是斯坦福大学,还是政府扶持,还是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或者是因为气候好?其实都不是!吴军博士在书中首先对于这些“道上传言”进行了证伪:



 

硅谷成功的气候说;


硅谷属于地中海气候,全年只有冬夏两季,气候宜人,令人舒适。甚至有专门的分析指出风险投资成功回报率,硅谷远比阴冷多雨的西雅图高得多。但是作者反证了欧洲的地中海,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的经济,却远不如气候条件寒冷的德国和北欧国家。


斯坦福之说;


硅谷成功的企业多是互联网企业,他们是在硅谷的第二阶段才发展出来的。斯坦福不可否认存在贡献,但是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大。在硅谷诞生的早期大部分人才来自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硅谷和斯坦福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与其说是斯坦福造就了硅谷,不如说是硅谷造就了斯坦福。


另外,如果说好大学的附近能够产生科技园,那么波士顿地区就成为这一论点的反例。


风险投资说;


从风险投资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来看,美国东部的风险投资,比硅谷的发展更早,而且规模更大。其他地区的资金在硅谷所获的的回报率远高于在本土所获的的回报率(如软银和DST)。风险投资的作用在于以少量的钱撬动很大的杠杆,但是现在中国很多投资人“乱撒胡椒面”的做法则不是高效的投资方法。


当地政府扶持说;


首先地方政府不负责税收,减免税收一说就不合常理。其次,美国政府崇尚自由经济,历史上由政府扶持的项目都发展缓慢,硅谷事实上并没有从政府领到过钱。最后,美国政府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导致产生的诸多科研成果确实对硅谷有帮助,但是这些新技术成果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并没有特别地眷顾硅谷。


知识产权保护说。


硅谷在专利的数量上在全美并不突出。专利是把双刃剑,而硅谷的公司并不热衷于申请它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前十名中硅谷的公司占了6席,但是专利的申请数量上,却排不上前10。说明在整个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非硅谷的特质,也不是让硅谷长盛不衰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硅谷为什么只有一个?

而且在全世界其它地区都难以复制呢?这一切吴军博士根据自己接触到IT领域的各类风云人物(特别是创业者),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了硅谷成功的真正奥秘所在。


01、移民与国际化


硅谷在哪里?就在美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那个旧金山湾区,从19世纪的淘金热开始之后,这里吸引了全球各类的冒险家来到这里淘金,包括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智利,还有欧洲人和中国人(华工),全世界的淘金者来到这里都有一个很现实的目的--发财!


来自全世界的人自然就带来了各自的文化,没有哪个文化占主导地位,自然而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当然也有共同的特征--爱冒险!这个特征再加上当地独特的政治和文化:追求各族群平等机会的同时,强调个人奋斗的保守主义,被视为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优势。




当然,加州的保守主义使得人们习惯于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而不是寻求政府的帮助,政府之手就不会伸的这么长,同时加州人喜欢自己动手,这也是硅谷的DIY文化的起源所在。(硅谷的企业创始人都是工程师,讲究自己动手快速实现最初的创意)


也是因为硅谷本质上是一个移民的聚集区,所以任何创新企业都将产品与服务推向“全球”作为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即便是一个再小的创业公司都会考虑支持“多语言”,而且各类产品的运营与推广人才也来自于全球各地,向自己的母语所在国进行产品&服务推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硅谷不只只是美国的硅谷,而是全世界的硅谷,也只有这个格局才能够铸就硅谷成为全球IT&互联网的“圣地”。


02、叛逆与宽容


李开复在写这本书的序言时,评论了硅谷的叛逆与宽容文化:


吴军把硅谷成功的奥秘,首先归结成叛逆精神和对叛逆的宽容与支持。硅谷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一家叫做仙童的半导体公司,它被称为全世界半导体公司之母,因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年代到70年代,全世界各大半导体公司的负责人大多来自于仙童公司。




这家公司的八个创始人(史称八叛徒),则都是从先前的雇主肖克利半导体公司叛逃出来的。而仙童公司的创始人和员工们后来继续着这种叛逆行为,并且由此派生出了近百家公司,包括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正是靠着这样的叛逆行为,才形成了整个硅谷地区的半导体产业,硅谷也才因此而得名。


然而,如果光是有叛逆者,包括那些不断跳槽的人和离开公司创业的人,但是全社会对此不宽容,那么这种行为也就难以持久。硅谷的长期繁荣和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全社会(包括公权力)对叛逆的宽容和许可。


2011年加州政府起诉苹果、Google、英特尔和Adobe四家公司,原因居然是它们之间相互不挖角。2014年法院判定这四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败诉,共需要赔偿3.24亿美元,这四家公司不服判决上诉,上诉法庭的判决却是把罚金增加到4.15亿美元。


为什么加州的公权力要支持公司之间的相互挖角?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加强公司的竞争力,并且从长期来看促进技术进步。与加州不同的是,美国很多工业发达地区,包括波士顿地区,对员工的叛逆行为都很缺乏宽容。


03、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


虽然国内许多IT、互联网企业都在谈鼓励创新,也在说宽容失败,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企业有这样的包容度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投资人、管理团队、政府、机构的包容,才能够形成社会级的“创新环境”。


虽然,所有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不希望看到失败,但是对于创新来讲,失败是常态,成功是特例,如果没有对失败的宽容,就难以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创造。


相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硅谷是对失败最为宽容的地方,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风险投资对创业失败的宽容,还体现在对公司内部失败项目的宽容。

我们总是会看到谷歌、苹果和Facebook等公司,能不断推出在全世界受到追捧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它们内部开展的项目,比外面的人能够看到的多得多,而很多项目都失败了,因此大家看不到相应的产品。但是这些耗资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失败项目,并没有妨碍这些公司继续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进行高强度的投入。


正是靠着对失败的宽容,硅谷的公司才敢于尝试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从而引领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


那么硅谷为什么只有一个?在全世界其他地区都难以复制呢?


这一切吴军博士根据自己接触到IT领域的各类风云人物(特别是创业者),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了硅谷成功的真正奥秘所在。


04、扁平化管理与工程师文化


IT与互联网企业中,人力资源取代各类生产资料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对组织架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硅谷特色的管理是扁平式的管理。


扁平管理的特点是:打破了原有科层式的组织结构,加宽组织沟通的带宽(香农第二定律),除层级总数减少外,结构也变成了格状或网状。在这种结构下,不同组织间存在很多虚拟的通道,使得信息能够直接传递。


扁平化管理还有一个特点是实现了分权,让不同层级的员工享有决策的权力同时,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将最宝贵的资源(最高层管理者的时间)用于最重要的工作,将更容易获得的资源(中层主管的时间)用于相对次要的工作(同霍夫曼编码原理)。


当然,扁平化管理背后最根本的成功要素是人与公司、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契约关系,这是基于信任前提的合作关系构建,打破了传统的公司的定义:公司是不信任的产物。


对于一个网状组织,如果组织内的任何两个人都有可能需要沟通,则沟通成本很高,效率也很低,这就要求单兵能力极强,将过去需要由不同的人做的设计、开发、调试和测试等工作,都由一个人来完成,以降低沟通成本。这种对个人能力的推崇也就牵出了工程师文化。工程师文化,是一种崇尚创造能力和牛人的文化,强调动脑动手,不迷信权威,不受专业约束。


吴军根据工程师的能力将其分为五个等级(其实也适用于其它任何岗位):




第五等工程师:


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一项功能的人,我们之前所说的“码农”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第四等工程师:


要有点产品头脑,能够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知道做出来的东西是否有用、易用、是否便于维护,是否性能稳定等。除了要具备产品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能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头至尾将一个产品负责到底。


这是一个硅谷高级工程师所应有的基本素质,这一般都需要在IT界实际工作锻炼3--4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第三等工程师:


可以做出行业最好的产品。他们与第四等工程师有着质的差别,这不仅反映在技术水平、对市场的了解、对用户心理的了解以及组织能力等诸方面,还有悟性的差异上,这一点可能有些先天的优势,但更多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


这就需要对某个领域十年八年的持续深入探索、不断失败与总结,终于在某个时点豁然开朗。


第二等工程师:


可以给世界带来惊喜的人。


如实现第一台实用化个人电脑的沃兹尼亚克、iPhone 和 Google Glass的总设计师等,关键在于他们工作成果的原创性及对世界的影响力。


第一等工程师:


是开创一个全新行业的人,历史上的爱迪生、福特、保时捷博士、本田宗一郎、比尔.盖茨等,这些人不仅在技术和产品上有惊人的DIY能力,他们在经验和管理上也是好手,并且通常是企业家,通过自己的产品创造了一个行业并改变了世界。


05、互联网三论:控制论、信息化、系统论


吴军博士也在书中运用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解读了硅谷宽容叛逆、多元文化、宽容失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特质,并说明了这些特质在信息时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控制论;


起点到终点之间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不能用机械的方式事先预测并计算,而应该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整,以最优的到达目的地。


一个典型的例子:


火箭发射到目的地,现在互联网企业先将产品不完美版本上市,之后再不断根据市场迭代调整就是运用这种思维的典型场景。


信息论;


香农第一次采用量化的方式度量信息,并用数学的方法清晰的解释。其大致含义为在一个系统中不确定性越多,熵就越大,要想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就要引入其他确定性信息。比如在搜索引擎中打广告,被人点击的几率很低,点击之后起作用的几率更低,但引入关键词后,不确定性就极大的降低了。


系统论;


其强调不一定追逐细节性的最佳,而是整体的最优。系统论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封闭的系统永远朝着熵增加(也即越来越无序)的方向发展,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糟,而一个开放的系统会引入负熵,才可能让系统通过与外界的交换变得更加有序,也就是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一个封闭的组织,不论一开始起点多高,最终里面的人会变得同质化,整个组织也就变得死气沉沉。

 

上述五点基本上总结了硅谷成功的奥秘所在,对于我们站在一个更高层次去理解硅谷有非常大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需要理解硅谷是无法被复制的,但也没有必要复制,因为每个创业园区,每个创新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要做的是从底层逻辑上对硅谷进行更多的理解,对硅谷所在的创新企业发展历程做更深入的剖析,以便我们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路径,这或者是我们每次去硅谷“朝圣”之前所要做的必修课,以便我们考察学习归来之后,能够将自己的企业引导到更快、更好的发展道路上来!


以下是书籍的简单介绍,详情大侠们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与抢先购买!




更多精选文章 点击以下头像


精选好书|网络关系已经过饱,赶紧简化出最重要的人


读书笔记|内容力,是超级IP的基础和核心


[招贤纳士]

新媒体合伙人|总编辑|编辑|主笔

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技术运营|电商运营|活动运营

商务BD|平面设计|漫画师|文案策划

简历请发至bijixia@foxmail.com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傅盛余晨龚焱徐新阎焱俞敏洪李丰蔡文胜段永朝罗振宇罗胖吴伯凡宗毅吴声伊光旭李欣频王东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